DVBCN注意到,廣電上市系省網公司之一的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7月至8月新登記了多項軟件著作權,而這些全部為文化大數據業務相關,且根據陜西廣電網絡的說法,均是由其文化大數據事業部打造的創新產品和服務。
具體的申請登記情況如下:
在陜西文化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方面,文化大數據事業部成功申請了文化大數據確權系統、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太易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軟件著作權;在文化數字化產品及能力支撐方面,成功申請了陜西廣電商機管理平臺、智能報告系統的軟件著作權。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項“文化大數據確權系統”這一兩年來也隨著“數據確權”的提及也逐漸被行業所了解,可以以此為話題中心來簡單談談廣電網絡這幾年時不時會涉及的一項重任——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甚至還關聯到了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與落地等。
文化數據確權與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
在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也就是2025年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基本貫通各類文化機構的數據中心,最終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到2035年,建成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文化數字化生產力快速發展,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優秀創新成果享譽海內外。
在具體任務中還明確指出,要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形成國家文化專網以及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省域中心和區域中心,服務文化資源數據的存儲、傳輸、交易和文化數字內容分發。
在“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方面有提出,鼓勵多元主體依托國家文化專網,共同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文化產權交易機構要充分發揮在場、在線交易平臺優勢,推動標識解析與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創新,為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的確權、評估、匹配、交易、分發等提供專業服務。
由此可知,“兩辦”文件中對文化數字化戰略所涉及的“確權”已化了個范圍,就是“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方面的確權,而文化機構是要通過接入國家文化專網以實現文化數字化服務的。
按照2020年的《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體系》,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是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運轉的頂層樞紐,主要職責是規劃和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對接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和中華文化素材庫等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各基礎數據庫,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執行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體系,采用信息與文獻關聯標識國際標準,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確權、交易、結算和支付平臺,集成暢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的云平臺服務工具等。
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是指支撐文化數據確權、交易與分發管理、用戶認證與管理、運營服務與監督等能力的信息化系統,一般部署于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區域中心和省域中心等機構,分別形成全國文化數據服務平臺、區域文化數據服務平臺和省域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為數字化文化生產線、文化體驗設備和設施及監管部門提供服務。
而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系統功能則就包括了用戶管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文化數據確權系統、文化數據交易系統、文化數據分發系統、服務運營系統、服務監管系統、運維管理系統和服務門戶等系統功能。
業界其實也通過現階段的數字中國等相關政策,認為同樣的通過數據確權,可以為數據保護、數據管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提供有力保障。
廣電網絡必須參與的重擔
對于文化數據確權,還有一些地方的相關出臺政策中,如山東省的《山東省文化數字化行動計劃》中有提到,要發揮好文化專網的物理隔離作用,加強區塊鏈技術在文化數據確權中的運用,其責任單位中便列出了中國廣電山東網絡有限公司。
而諸多地方的廣電網絡省網公司在這幾年的文化大數據相關項目執行中,如湖北廣電網絡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華中區域中心一期(湖北省域中心)建設項目已明確了將形成文化大數據服務中心專有云平臺,在基礎設施部署完成后,連接國家文化專網,對接全國文化大數據服務中心云平臺打通用戶管理系統,文化數據確權系統,紅色基因庫編輯系統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系統對接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體系,實現文化數據的流通和變現。
江蘇有線的文化大數據項目中,也提及了中華民族紅色基因庫、文化標識服務系統、同一用戶管理系統、文化數據確權系統、數據管理系統等華東區域中心的上層應用搭建。
因此,文化大數據確權系統在踐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全力打造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執行階段,廣電網絡公司確實已經在著手去做了。
前文中已提到了要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以形成國家文化專網,這部分內容對于廣電同仁已不再陌生。
按照國家文化專網組網技術要求,國家文化專網承載網絡是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現有網絡資源進行組網,可用資源包括有線網絡資源和廣電移動通信網絡資源兩部分。有線網絡資源主要包括光纜網、傳輸網和數據網3類資源。
組網還包括有國家文化專網算力網絡,為業務系統提供數據共享所需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以及通用安全、管理、算法等基礎服務能力。算力網絡主要由各類文化數據服務中心自建或租用的數據中心算力資源組成,這些資源互聯互通形成覆蓋全國的虛擬化專用網絡,為各類文化大數據運營實體提供透明算力服務。
而廣電網絡重點參與的國家文化專網在功能方面,一是為各級文化數據服務中心提供數據傳輸通道,二是為各類文化機構所擁有的文化機構專網、文化體驗設施中的文化體驗駐地網、互聯網服務商提供數據接入通道。
當下,更多的廣電省網主體已陸續參與到了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國家文化專網的建設中,更需要審時度勢的利用好地方政策并持續向黨政部門爭取到更多的扶持,以文化數字化戰略、數字中國、數字政府、數字鄉村建設等為重要牽引,準確的找好定位,也要基于中國廣電的協調指引,發揮起有線電視網絡與廣電5G的優勢,爭取在推動文化大數據諸多項目落地中找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